| 网站首页 | 研究性学习 | 非主流 | 图片中心 | 论文 | 学习 | 少男少女 | 社团 | 试卷 | 微信是什么 |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方案,总结       1 6 NPS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研究性学习 >> 学习 >> 语文 >> 篇正文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
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
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
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
现代文阅读·鉴赏作品的…
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
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
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文章…
QQ代码  未解之谜
更多内容

 

认清现代文阅读的“硬伤”和“软伤”           
 
认清现代文阅读的“硬伤”和“软伤”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1 20:01:26
 

 
易错题诊断   

    学生解答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题所犯的错误,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类:“硬伤”型错误和“软伤”型错误。前者是“致命”的,表现在两点:文章主旨领会不准确,文章思路梳理不清晰。后者是技巧错误,表现在两点:语言表达不到位,审题读题不仔细。
    1. “硬伤”型错误
    犯“硬伤”型错误的同学在答题时稀里糊涂,找不到答题方向,乱做一通,想当然地写答案,根本不管文章主旨内容,也不把握文章思路结构,这就犯了做现代文阅读题的大忌。在未弄懂文意主旨和未弄清文章脉络前切不可答题,否则一答就是错。
    例如,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选文《说村落》,有同学就错误地把文章主旨理解成“赞扬村落的美丽诗意,与城市凡俗做对比”,在回答15题“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义”时,答成“村落是一个美丽的所在,是富有诗意的符号”,这跟正确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就相差太远了,不够准。在没有弄清结构层次的情况下,做16题“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时就可谓“举步维艰”了,往往只能答到正确答案四项中的两项,不够全。
    学生弄错主旨常有三种原因:一、主观定势。一看写到村庄和城市,那一定是两者对比;一看写到家园故乡,就一定是赞美热爱。二、割断分裂。只看几段就匆匆作结,全然不管文章的整体内容。三、未成习惯。很多同学平时阅读就没有关注过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只停留在肤浅阅读、泛泛理解的层面上,快速准确把握主旨的能力不够,一上考场就很容易出错。
    学生把握不住结构思路的原因也是平时“刻意”度不够,没有养成划分段落层次的习惯。一篇文章拿在手里要能快速合并“同类项”(把内容相关的段落合在一起),要尽可能地说出每一自然段和相邻段的关系(如总分、对比、因果、并列等)。
    2. “软伤”型错误
    犯“软伤”型错误的同学在答题时常常是语言和思维不同步,无法将理解正确的内容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或者答题不规范,又或者由于非智力因素的粗心出现审题读题的失误。例如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说村落》,在回答17题“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时,有同学就答成了“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这两项内容是动词性质的,与“村落”名词性质不吻合,而且内容有重叠交叉(“温馨”),不够清。如在回答18题“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时,有同学回答第一问时,没有出现有关表现手法的术语,关键词不出来,答案不够显。有同学回答第二问时只写了“深化主题”四个字,显得太笼统,不够细。在回答15题“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义”时,没有写出“符号”的比喻意义,不够白(直白)。
   
实战演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
    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和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文章有删节)
1. 第一、二自然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这些修辞手法具体分析这两段中作者借助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根据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今生今世的证据,可以证明哪些方面?
3. 作者在最后结尾说“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 有人说《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别于一般性思念故乡文章的独特的散文,请具体说说它的独特之处。

参考答案
    1. 作者通过拟人、呼告、排比、反复手法和故乡事物交流感情,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对自己当初不懂得珍惜的自责之情。
2. (1)引出下文,提升文意的作用。从上文的“物质”证据转入下文的“精神”证据,即对“内心的生存”的证明,从更深的角度揭示了故乡对生命的意义,显现了家园“证据”的精神内涵。(2)证明生活、生存、生命的痕迹,证明丰富的内心情感生活。
    3. 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如果内心的证据也散失殆尽,那么人们只能在“虚无”中永无归期了。
    4. (1)文章主旨不是以讴歌赞美或思念怀想故乡为重心,而是探索故乡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富有哲理,具有思想的深度和厚度。(2)细腻的场景描写浸透了个性化的感觉,视角感受独特。(3)感情抒发含蓄内敛,语言风格理性克制,与一般的热情讴歌浓烈抒情不同。

 
   
 
篇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篇:

  • 下一篇篇: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研究性学习 /   产品经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统计|站长  浙ICP备070317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