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研究性学习 | 非主流 | 图片中心 | 论文 | 学习 | 少男少女 | 社团 | 试卷 | 微信是什么 |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方案,总结       1 6 NPS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研究性学习 >> 学习 >> 语文 >> 篇正文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篇
QQ代码  未解之谜
更多内容

 

文言文教学“五读法”         
 
文言文教学“五读法”
作者:温岭学生…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 22:55:57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4

    语文教学改革很长时间了,但文言文仍停留在以老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认为应该大力加强诵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我多方吸取经验,并几经实验,归纳出“五读”法,即通过学生的通读、仿读、诵读、赏析读和课外读五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通读。学习新课文前,布置学生通读全文。无论长短难易,都要求朗读出声,生字词可以跳过不读,只要求感性认识,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读一篇课文,短则几分钟,长则二十分钟左右,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二、仿读。教师导入新课,讲授相关文学常识或背景后,让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范读(或课文录音)。要求听时留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和生字的读音。让学生揣摩几分钟后,请学生仿读,在小组内交流,并纠正句读读错或语调忽视之处,以此巩固范读效果。学生只有学会读,才能培养出语感,帮助理解课文。
    三、诵读。诵读即朗读、背诵,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这是“五读法”的中心环节 ,不能把诵读简单理解成死读书与机械记忆相结合。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对照注释默读,尽最大可能理解文章每一句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抛弃注释朗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再看注释或通过上下文揣摩。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验证明,在读法指导后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绝大部分语句还是能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巡回解惑,对普遍性问题在全班点拨讲析。并且引导学生选择集中(或主要)表现文章中心的句段,玩味研读,进而说出作者观点和自己读时的收获感受,使学生对文章深意有了认识,这也是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过程。此外,每篇课文都会涉及一些实词、虚词。我总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词义、归纳义项,从不越俎代庖。
     对于文言文,我们几乎要求学生每篇都背,因此背诵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长的课文,让学生抓内容层次分段背诵;对于论说文,则抓文脉抓思路指导背诵;还可以利用课文修辞、警句等进行指导,不一一举例。
     四、赏析读。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欣赏课文,归纳出文章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色。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学生进入角色模仿人物语言赏析朗读,很轻易地得出:本文是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通过秦王“先倨后恭”与唐雎“先恭后倨”态度变化的对比,刻画出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而唐雎是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而如果不让学生进行感情投入的赏析读,而由教师灌输写作特色,那只能游离于课文之外。
     五、课外读。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须增大学生阅读量。如我在教学实践中,在讲完《隆中对》后,让学生带着对诸葛亮极大兴趣,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并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在老师的激发下日益提高,阅读量的增多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的加深,使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提高。
    总之,以“五读法”教文言文,既使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 的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着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

 
   
 
篇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篇:

  • 下一篇篇: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研究性学习 /   产品经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统计|站长  浙ICP备070317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