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孔子和儒家文化
作者:温岭中学  文章来源:温岭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5 22:58: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本站原创    点击数:114    更新时间:2008-1-25

课题:关于孔子和儒家文化
                     ——高二(26)班B班
               
                  指导老师 李淑华  组长:郭星肖 组员:郭翔 梁龙
  在诸多课题中,本组选择了关于孔子的研究。并非寄闲情于国际巨流下的漫步,更非不欣喜这纷繁的新世界。沸腾的血液,对于伟大祖国的忠诚,驱使着我们步入这写满沧桑的领域。一切凋零的辉煌,都偕同那些不堪的耻辱散置于地,蒙尘数世。我们誓将拥抱辉煌!
  青年强则国强,然而弟子不可不从师,欲兴国,必扶正,师为国之脊梁,天地君亲师,师道盛,则根深源浚,何愁不得枝繁,不得流长?然当今之事,师道有衰,尊师崇教未盛,究其本,实
为儒学之衰弱,这就使本组进一步确定研究孔学了。
  虽说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不当涉政事,然而今时政府的英明决策赋予我们这一权力,况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书生呢?堂堂剑气,当有奇杰。我们当今无论于构建和谐社会或是振兴华夏都不得不依托儒学这一强健的支柱,这必然是深入人心的,并极富凝聚力的!微斯学,何者可共?凡华夏子孙何者不夙夜忧叹?本组议定此题,任重道远士当弘毅!


  主科  探索孔学的兴衰历程以及孔老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人格。
  非主科  于求知中体悟,并将其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时势,寻找一条唤醒广大华夏人的途径,以期华夏之复兴。
  目的  但凡华夏子孙,何者可忘国耻!武穆精忠,训吾等不肖子孙当切记还我河山!而今日华夏之振兴,需要一股凝聚的思想,这就是儒学,本组希望了解儒学,并更好的为华夏复兴而奋斗。
  意义 既为励志,亦求共勉。激我华人之义。
  目标 在自身能充分了解之后,做一定的宣传。初步形成一个小范围的谈论圈,以期逐步扩大讨论半径。
  假设 如果没有儒学,这千年的中国将会走向何方?如果现在孔学无法重兴,华夏将何去何从。
  内容 于春秋末起,至汉武时称尊,随后绵延千载,之间有两晋清淡的冲淡,有南北朝的三足鼎立,至宋时的理教,可谓多风雨亦多劳愁。每每览阅昔人事迹,逢可喜之事亦欢颜,见可悲之事便长叹。然见其终未灭于洪涛,又不免生感慨。
       于其为今之用,不仅在于促进和谐大同之社会,更可谓结民族精神之良方。
 
  方法   通过网上查阅,图书馆资料查阅,指导老师处咨询,并进行适量探讨,得出一般结论。再结合时势,多加讨论。
   人员分工
   搜集资料  郭翔    整理资料  梁龙    最终总结 郭星肖
   时间和步骤  2007 9 11开始确立研究课题   2007 9 14  开始进入资料搜索阶段
               2007 10 9 资料搜索大体结束 进入整理阶段
               2007 10 16 资料整理完毕  进入讨论阶段
               2007 10 23 由李淑华老师对本组进行学术性指导
               2007 12 11 进入资料讨论总结阶段,开始与时势相结合的话题探讨。
               2007 12 25 开始转入大总结阶段
               2007 1  4  完成初级研究,并转为文本格式纪录存档
   可行性       应当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然而无论可行与否,吾等誓当寻觅一新道路,无论坎坷,重兴中华
   预期结果    本组成员有意识的接受一些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而弘扬师道。
   总结    这是一个崭新的历程,但应当成为一座丰碑。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使本组成员意识到了儒学的伟岸以及师道复兴的必要性。使本组同学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这就使此番辛劳未付诸东流,心酸亦甘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