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含量
作者:wlstuden…  文章来源:www.wlstudent.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5 21:02:1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含量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生物技术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其二级主题“微生物的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建议。2004年9月我们组织了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校园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1.问题的提出与探究原理

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人们更加重视空气质量的优劣,通过这一主题切人,探究身边熟悉的校园空气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动机。经过教材的学习及有关实验的操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了细菌的基本培养技术,因此,开展该项调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行性较高。

空气中因缺乏养料且受日光照射,并不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空气中没有固定的微生物群体。但由于人的活动,人身上、呼吸道、口腔及走动时扬起的尘土中会带来细菌,导致某些环境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其中一部分是病原菌,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检测空气的病原菌比较困难,一般以测定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来判断空气中卫生状况与污染程度。通过配制适宜的培养基,选择“自然沉降法”(利用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沉降到敞开的营养琼脂培养皿上)进行细菌的收集与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学生容易通过肉眼检查菌落数目,从而得到结论(杂菌数);再通过对不同区域菌落的比较,即可得出细菌含量的差异。

2.提出假设与探究目标

2.1  探究假设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